2006年8月3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火与法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退伍消防兵办起“义务消防站”
曾健峰

  在舟山定海区金塘镇沥港康源新村32号楼前,挂着一块已褪了色的“义务消防站”的牌子。它,凝结着一个退伍消防兵的消防情结,也记录着一个普通党员的动人故事。
  挂牌子的人就是金塘人都认识的义务消防员、浙江省劳模朱象定。今年“七一”前夕,他被评为舟山市优秀共产党员。

  道道伤疤记录“灭火故事”
  听说要采访,憨厚老实的他一个劲地拒绝:“我只是发挥自己的所长,不愿看到老百姓辛苦积攒了一辈子的心血化为灰烬,这没什么可说的……”
  在朱象定的眼中,灭火就是他的职责,因为他曾是个消防兵。
  1979年5月,当了五六年消防兵的朱象定,因公致伤后退伍回乡。如他所愿,回乡后的他成为沥港船厂的一名专职消防员。在牢把船厂消防安全关的同时,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向外公布,20多年来义务参加岛上灭火近40次。
    妻子唐亚琴说他是个义务灭火上了“瘾”的人。
  1997年9月29日中午,沥港一家私人企业发生火灾。朱象定刚好下班经过,他毫不犹豫地直奔火灾现场。在灭火过程中,屋顶塌了下来,掉下来的石棉瓦砸中朱象定的腰部和腿部,在划破裤子后又在小腿上留下了一条长20厘米左右的血口子。
  卷起裤脚,留在朱象定小腿上的那道伤疤还清晰可见。在他身上还有数不清的长长短短、大大小小的疤痕。道道伤疤都有他与火魔搏斗的故事。
  1998年1月26日,沥港一船厂一艘即将下水的船只起火。这天朱象定生病了,但得知消息后他还是艰难地跑到船上参加灭火。在船上厨房找到一只正吱吱作响的煤气瓶,迅速将其扔向大海,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。
 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。

  笔笔捐款抒写党员情怀
  2002年上半年,时年49岁的朱象定因为身体的原因,依依惜别奉献了近30载的消防岗位。但令人想不到的是,并不富裕的他居然自掏腰包,拿出了5000多元钱,买了全套的消防器材,自己办起了义务消防站。对此,朴实的他想得很简单,沥港是金塘岛上工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,个私企业众多,离在柳行的消防队又较远,备些消防设施,万一邻近企业和家庭发生火灾事故,他可无偿做些消防服务,把损失减少到最低。
  “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。”这是朱象定最简单的一个信念。他不仅在他情有独钟的消防工作上是这样做的,在平时的生活中更是如此。
  1998年,当时的沥港镇残联收到了一笔署名为“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”的捐款,经多方查询,才知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就是朱象定。而早在1996年,因他的见义勇为,镇政府奖励他800元奖金,他当场就捐给了镇见义勇为基金会。第二年,他又把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1000元,作为特殊党费交给镇凝聚力工程。他的伤残军人补助已拿了多年,都被他用来帮助别人了。遇上身边人有难处,他不仅自己慷慨相助,还动员别人帮助。
  去年台风来时,他家进了水,专门用来灭火的三轮电瓶车和一些灭火器材也因没及时转移报废了。为此,他又自掏腰包,花了近万元钱重新购置了一整套新设备。他乐呵呵地说:“只要身体还允许,我就不会看着别人有困难而不帮!”